【用无动于衷造句】在日常生活中,“无动于衷”是一个常被使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漠不关心、毫无反应。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的态度,也可以用于描述事物或环境的冷漠状态。下面将从“无动于衷”的含义、使用场景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内容。
一、
“无动于衷”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没有一点反应”,后来引申为对事情漠不关心、冷淡对待的态度。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他人遭遇困难、社会问题或情感波动时表现出的冷漠情绪。
在写作中,合理使用“无动于衷”可以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增强表达的力度。但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或滥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无动于衷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基本含义 | 对事情漠不关心,毫无反应 |
| 词性 | 形容词(常作谓语) |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对他人遭遇、社会现象或情感事件的冷漠态度 |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漠不关心、心如铁石 |
| 反义词 | 感同身受、感奋不已、热心肠 |
| 造句示例1 | 面对朋友的困境,他始终无动于衷。 |
| 造句示例2 | 看到街上有人摔倒,路人却无动于衷。 |
| 造句示例3 | 老师对学生的问题无动于衷,令学生感到失望。 |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正式场合或敏感话题中滥用,以免造成误解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无动于衷”是一个具有较强情感色彩的成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准确、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