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什么意思】一、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这句诗描绘了当时官吏的俸禄与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吏禄三百石”指的是官吏每年的俸禄为三百石粮食。在古代,“石”是容量单位,通常指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左右,因此三百石相当于很大的一笔粮食收入,说明当时的官吏有一定的经济保障。
“岁晏有余粮”则表示到了年底,仍有剩余的粮食。这表明官吏的生活相对富足,不愁吃穿,与普通百姓的艰辛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吏优渥生活的感慨,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通过对比农民的辛苦劳作与官吏的安逸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作者 | 意义 |
吏禄三百石 | 官吏每年的俸禄为三百石粮食 | 《观刈麦》 | 白居易 | 表示官吏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
岁晏有余粮 | 年底仍有剩余的粮食 | 《观刈麦》 | 白居易 | 反映官吏生活富足,不愁生计 |
整体意义 | 对比官吏与百姓生活,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观刈麦》 | 白居易 | 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对不公的批判 |
三、结语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不仅是一句描写官吏生活的诗句,更是一种对社会现状的反映。它提醒我们关注历史中不同阶层的生活差异,理解诗人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与思想。这种文学表达方式,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