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严选问答 >

麻木不仁成语类别

2025-07-03 12:52:39

问题描述:

麻木不仁成语类别,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12:52:39

麻木不仁成语类别】“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反应迟钝、缺乏同情心或漠不关心。在成语分类中,“麻木不仁”属于贬义词,具有明显的负面情感色彩,多用于批评人的冷漠或无情。

下面是对“麻木不仁”这一成语的详细总结,并结合其所属的成语类别进行归纳整理。

一、成语基本信息

项目 内容
成语 麻木不仁
拼音 má mù bù rén
注音 ㄇㄚˊ 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ˊ
释义 形容人对事物反应迟钝,缺乏同情心或漠不关心。
类别 贬义词
结构 联合式
出处 《庄子·德充符》:“今汝有大本,而无大物,而以与人同,是故天下皆弃之。”后世引申为“麻木不仁”。

二、成语类别分析

在汉语成语的分类体系中,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划分:

1. 按感情色彩分类

- 贬义词:如“麻木不仁”、“冷血无情”、“铁石心肠”等。

- 褒义词:如“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心怀慈悲”等。

- 中性词: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

结论:

“麻木不仁”属于贬义词,带有明显的批评意味。

2. 按结构形式分类

- 联合式: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语组成,如“千辛万苦”、“风和日丽”。

- 主谓式:前部分为主语,后部分为谓语,如“天崩地裂”、“水落石出”。

- 动宾式: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受事对象,如“画蛇添足”、“守株待兔”。

结论:

“麻木不仁”为联合式成语,由“麻木”和“不仁”两个并列成分构成。

3. 按来源分类

- 古代典籍:如出自《庄子》、《论语》、《史记》等。

- 民间俗语:如“吃一堑,长一智”、“百闻不如一见”等。

- 外来文化:如“杯弓蛇影”、“井底之蛙”等。

结论:

“麻木不仁”来源于古代典籍,最早见于《庄子·德充符》。

4. 按用途分类

- 描写人物性格:如“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等。

- 描述行为方式: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

- 表达情感态度:如“喜出望外”、“怒发冲冠”等。

结论:

“麻木不仁”用于描写人物性格,强调人的情感冷漠或反应迟钝。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麻木不仁”常用于以下场合:

- 批评他人对他人痛苦或社会问题的漠不关心。

- 描述一个人对生活失去热情或对周围事物缺乏感知。

- 在文学作品中刻画角色的冷酷或麻木心理。

注意: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语气生硬。

- 可搭配“对……视而不见”、“对……无动于衷”等短语增强表达效果。

四、总结

“麻木不仁”作为一条典型的贬义成语,常用于批评他人的冷漠与无情。从成语类别来看,它属于贬义词、联合式结构、源自古代典籍,并且多用于描写人物性格。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