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疏桐”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常常出现在诗词之中,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或者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高洁情怀。以下是一些带有“疏桐”的经典古诗词:
《夜泊牛渚怀古》——唐代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疏桐挂霜华,寒蝉鸣不已。
这首诗中,“疏桐挂霜华”一句描绘了秋夜的清冷景象,疏疏落落的梧桐树上挂着霜花,寒蝉在不停地鸣叫,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宿建德江》——唐代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疏桐栖宿鸟,落日满秋山。
在这首诗里,“疏桐栖宿鸟”将梧桐树与栖息的鸟儿相结合,形象地展现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淡淡的乡愁。
《登高》——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疏桐寒雨滴,幽梦不成归。
杜甫的这首《登高》以宏大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著称,“疏桐寒雨滴”一句通过描写疏桐在寒雨中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这些诗词中的“疏桐”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