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他那卓越的科学成就以及对宇宙奥秘的不懈探索。然而,霍金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生活经历也充满了挑战与奇迹。特别是他如何克服身体上的重重障碍,通过电脑实现交流的故事,令人敬佩不已。
霍金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这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他的身体逐渐失去控制能力,最后只能依靠轮椅和语音合成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如此,霍金依然能够以惊人的毅力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并且成为全球知名的公众人物。
那么,他是如何利用电脑进行语言交流的呢?
首先,霍金使用了一种特殊设计的红外线开关装置,这个装置安装在他的眼镜框上。当霍金稍微移动脸颊或眼睛时,这个开关就会被激活。接着,计算机屏幕上会显示一个字符矩阵,包括字母、数字和常用词汇等选项。霍金需要慢慢地选择正确的字符,直到完成一句话。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操作起来非常耗时且困难。
其次,在早期阶段,霍金使用的是一台运行Windows系统的旧式笔记本电脑。后来,为了提高效率,他开始采用更先进的软件系统,比如“Equalizer”程序。这套系统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定制界面布局,从而加快打字速度。此外,“Equalizer”还支持预测功能,可以根据上下文自动补全句子,大大减少了霍金的工作量。
最后,当霍金完成了整句话后,他会通过语音合成器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输出。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最终还是能够让人们清楚地听到霍金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霍金所使用的语音合成器是由英国公司生产的,其独特的电子音调成为了他标志性的特征之一。
尽管霍金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与外界沟通的愿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成功克服了身体上的限制,还向全世界传递了无数重要的科学理念。霍金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追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