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坐以待毙的意思】“坐以待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坐着等待死亡”,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被动地等待灾难或失败的到来。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缺乏主动性和应对能力的人。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坐 | 坐着,不动 |
| 以 |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 |
| 待 | 等待 |
| 毙 | 死亡 |
整体含义:坐着等待死亡,比喻在危机面前不采取行动,坐等不利结果发生。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临事而惧,何如未事而豫?坐以待毙,不如奋起而图存。”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思,强调应积极应对困难 |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 近义词 | 坐视不理、听天由命、束手待毙 |
| 反义词 | 积极应对、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工作中 | 面对客户投诉,他选择坐以待毙,最终导致公司损失严重。 |
| 学习中 | 如果考试前不复习,只靠临时抱佛脚,那就等于坐以待毙。 |
| 生活中 | 面对健康问题,不应坐以待毙,应及时就医。 |
四、成语启示
“坐以待毙”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能消极等待,而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化险为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结
“坐以待毙”是一个警示性的成语,强调在困境中应主动应对,而非被动等待。它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工作、学习乃至国家发展等多个领域。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