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类传染病一共有多少种】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乙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因其传播性强、危害大,涉及多种常见疾病。
截至目前(2024年),我国乙类传染病共有26种。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上各不相同,但均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测与管理。
乙类传染病列表(截至2024年)
序号 | 疾病名称 |
1 | 鼠疫 |
2 | 霍乱 |
3 |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等) |
4 | 脊髓灰质炎 |
5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6 | 麻疹 |
7 | 流行性出血热 |
8 | 狂犬病 |
9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10 | 肺结核 |
11 | 伤寒和副伤寒 |
12 |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
13 | 乙型脑炎 |
14 | 淋病 |
15 | 梅毒 |
16 | 疟疾 |
17 | 布鲁氏菌病 |
18 | 血吸虫病 |
19 | 炭疽 |
20 | 风疹 |
21 | 急性出血热 |
22 | 白喉 |
23 | 新生儿破伤风 |
24 | 流行性感冒 |
25 | 肺鼠疫 |
26 | 猩红热 |
总结
乙类传染病是当前我国重点防控的一类疾病,涵盖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随着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对乙类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公众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配合防疫措施,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如需了解某一种疾病的详细信息或防控方法,可进一步查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