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意思】“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在马群中破坏马群秩序、危害整体的劣马。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那些破坏集体利益、影响团队或组织正常运作的不良成员。它常用于批评某些人虽然能力不错,但行为不当,给集体带来负面影响。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害群之马 |
拼音 | hài qún zhī mǎ |
出处 | 《庄子·徐无鬼》:“夫马,陆居则食草,水居则食陵,此马之性也。今有马于此,其性不与马同,而欲使之与马同,则必伤其性矣。故曰:‘害群之马,不可不除。’” |
释义 | 原指破坏马群的劣马,后比喻损害集体利益的人或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指出某人对集体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 |
近义词 | 祸害、败类、害虫、败类 |
反义词 | 良马、好马、栋梁、楷模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环境 | “他虽然是个有能力的员工,但经常不服从管理,是公司里的害群之马。” |
学校班级 | “那个同学总是扰乱课堂纪律,成了班上的害群之马。” |
团队合作 | “团队里如果有害群之马,就会严重影响整体效率。” |
家庭关系 | “他经常挑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简直是家里的害群之马。” |
三、注意事项
- “害群之马”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
- 不宜随意用于夸奖或中性评价,否则可能引起误解。
- 在正式场合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四、总结
“害群之马”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群体中起负面作用的人或事。它提醒我们在团队或组织中,不仅要关注个人能力,更要重视其行为是否符合集体利益。及时识别并处理“害群之马”,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秩序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