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是什么意思】“觊觎”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对不属于自己的事物怀有非分的欲望或企图。这个词多带有贬义,强调一种不正当、不合法或不符合道德的占有欲。
一、
“觊觎”指的是一种强烈的、不正当的欲望,尤其是对他人拥有的东西(如权力、财富、地位等)产生羡慕并试图获取的心理。这种心理通常伴随着不道德的行为或非法手段。在日常使用中,“觊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新闻、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出现较多。
该词结构上由“觊”和“觎”两个字组成,其中“觊”意为希望、期望;“觎”意为窥视、渴望。合起来表示一种“希望得到却非自己所有”的心态。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觊觎 |
拼音 | jì yú |
词性 | 动词/名词 |
含义 | 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怀有非分的欲望或企图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不正当的占有欲 |
近义词 | 羡慕、贪图、垂涎、觊望 |
反义词 | 满足、知足、安分、谦让 |
常见搭配 | 觊觎权力、觊觎财富、觊觎地位 |
使用场景 | 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法律文书等正式场合 |
语气色彩 | 贬义 |
造句示例 | 他觊觎公司高层职位,暗中勾结竞争对手。 |
三、拓展说明
“觊觎”虽然常见于书面表达,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它与“羡慕”、“渴望”等词不同,更强调一种“不该得而想要”的心理状态。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此外,“觊觎”也常出现在成语中,如“觊觎之心”,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非分之想。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觊觎”是一个具有较强感情色彩和道德评判意义的词汇,使用时应谨慎,以确保表达准确且符合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