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易建联离开NBA】2007年,中国篮球巨星易建联以第六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成为继王治郅之后第二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然而,他的NBA之旅并未如预期般顺利,最终在2008年夏天选择返回CBA。这段经历引发了广泛讨论,也成为了中国篮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易建联NBA经历总结
易建联在NBA效力的时间并不长,仅两个赛季(2007-2009),其中大部分时间是作为替补球员出场。他的表现虽然受到一定关注,但整体上并未达到球队和球迷的期待。
时间 | 球队 | 出场次数 | 场均得分 | 场均篮板 | 场均助攻 | 备注 |
2007-2008 | 密尔沃基雄鹿 | 35 | 4.1 | 2.6 | 0.6 | 首秀赛季,主要作为替补 |
2008-2009 | 新泽西篮网 | 12 | 3.8 | 2.3 | 0.4 | 被交易后表现依旧有限 |
总计 | - | 47 | 4.0 | 2.5 | 0.5 | - |
从数据上看,易建联的NBA生涯并不算成功,但他仍然为中国篮球打开了通往世界舞台的大门。
二、离开NBA的原因分析
1. 适应能力不足:NBA的节奏快、对抗强,而易建联在身体素质和比赛经验上仍有一定差距。
2. 战术角色不明确:他在两支球队中都未能获得稳定的首发位置,战术体系对他不够友好。
3. 伤病影响:职业生涯早期的伤病对他的状态造成了影响。
4. 家庭与职业规划:回国后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参与国家队的比赛。
三、影响与意义
尽管易建联的NBA之旅短暂,但他在中国篮球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推动了中国篮球国际化:让更多人关注中国球员在世界顶级联赛中的表现。
- 激励了新一代球员:许多年轻球员将他视为榜样,希望未来也能走向世界。
- 提升了CBA的关注度:他的回归让国内球迷更加关注本土联赛的发展。
四、结语
易建联的NBA经历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球员同样有能力在国际赛场上竞争。如今,回顾“当年易建联离开NBA”这一事件,不仅是对过去的一次总结,更是对中国篮球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