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合是什么意思】“不谋而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事物在没有事先商量的情况下,想法、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默契”和“巧合”,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契合。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不谋而合 |
拼音 | bù móu ér hé |
释义 | 指不同的人或事物在没有事先商量的情况下,想法或做法却非常一致。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之于君,君不逆;行之于人,人不怨。此乃不谋而合也。”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观点、行为、计划等的不约而同。 |
近义词 | 不约而同、异口同声、殊途同归 |
反义词 | 各执己见、南辕北辙、各说各话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两位同事在会议上分别提出了相同的解决方案,真是不谋而合。 |
学术研究 | 两位学者在不同地区独立完成了相似的研究,结论几乎一致,实属不谋而合。 |
日常生活 | 她和朋友同时决定去同一家餐厅吃饭,真是不谋而合。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不要用于有预谋的情况:如果两人是事先商量好的,就不能用“不谋而合”,应使用“事先商定”或“共同策划”。
2. 避免口语化过度:虽然“不谋而合”可以用在日常对话中,但更常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3. 注意搭配对象:一般用于“观点”、“做法”、“计划”等抽象概念,较少用于具体动作或物品。
四、总结
“不谋而合”是一个表达“意外一致”的成语,强调的是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达成共识或行动一致。它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中性语境,适用于多种场合。正确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小贴士:在写作或口语中,适当使用成语可以让语言更生动、更有文化韵味,但也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