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体鳞伤是什么意思】“遍体鳞伤”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体上到处都是伤痕,通常是因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暴力或剧烈的运动。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伤害,有时也用来比喻心理上的创伤或精神上的痛苦。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遍体鳞伤 |
拼音 | biàn tǐ lín shāng |
含义 | 形容全身布满伤痕,常用于描述身体或心理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敦传》:“自古以来,未有如此之祸,遍体鳞伤。”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强调伤势严重或经历苦难。 |
近义词 | 体无完肤、伤痕累累、满身是伤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完好无损、毫发无损 |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文学作品 | 常用于描写战争、打斗、虐待等情节,突出人物的悲惨境遇。 |
日常生活 | 用于形容人经历了极大的挫折或困难,身心俱疲。 |
心理描写 | 有时用来比喻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如感情受挫、被背叛等。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1: 有人将“遍体鳞伤”与“浑身是伤”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在语气和程度上有所不同。“遍体鳞伤”更强调伤势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 误用2: 在某些网络用语中,“遍体鳞伤”被过度使用,失去了原本的严肃感,变得有些夸张或调侃。
- 注意点: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尊重。
四、总结
“遍体鳞伤”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不仅表达了身体上的严重伤痕,也可以引申为心理或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但也要注意其使用场合,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