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功矜能出处于哪里】一、
“伐功矜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该成语的意思是夸耀自己的功劳,自以为是,表现出骄傲自满的态度。在古代文献中,“伐功矜能”常用来批评那些居功自傲、不谦虚的人。
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伐功矜能”多用于描述一些有才能但缺乏谦逊品质的人物,尤其在政治或军事领域中,这种态度往往被视为失败的根源之一。例如,项羽虽有勇猛之名,但因“伐功矜能”,最终导致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本文将从出处、含义、用法及历史案例等方面对“伐功矜能”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伐功矜能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含义 | 夸耀自己的功劳,自以为是,表现骄傲自满的态度。 |
拼音 | fá gōng jīn néng |
近义词 | 自高自大、居功自傲、骄横跋扈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低调内敛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贬义,形容人骄傲自满。 |
历史人物 | 项羽(因“伐功矜能”而失败)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批评职场或生活中过于自负、不愿听取他人意见的人。 |
文学意义 | 表现人物性格缺陷,反映历史教训。 |
三、结语
“伐功矜能”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深思的人生态度。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应保持谦逊,避免因过度自信而走向失败。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与反思,远比炫耀更为重要。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内涵,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看待自身与他人,从而提升自我修养与人际关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