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目结舌什么意思】“瞠目结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惊讶、恐惧或震惊而说不出话来,脸上露出呆愣的表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反应状态,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瞠目结舌 |
拼音 | chēng mù jié sh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见其言,莫不瞠目结舌。” |
释义 | 形容因吃惊、害怕或惊愕而说不出话来,表情呆滞。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补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目瞪口呆、惊慌失措、哑口无言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谈笑自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意外事件 | 他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后,顿时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
突然惊吓 | 她看到一只大蛇从草丛里窜出来,吓得瞠目结舌。 |
超出预期 | 当老师宣布考试难度远超想象时,全班同学都瞠目结舌。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瞠目结舌”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情绪反应的细腻描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这种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四、注意事项
- “瞠目结舌”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与“目瞪口呆”等近义词混淆。
-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色彩,适合用于描述令人震惊或不安的情境。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瞠目结舌”是一个生动且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状态。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