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出自哪里】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是一句经典的中国古语,强调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必须具备全局性的思维和战略眼光。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局势、统筹安排,那么他就无法在局部或具体事务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该句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但更广泛流传的版本出现在《晋书·王衍传》中。虽然出处略有争议,但其思想内涵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所重视,成为治国理政、企业管理乃至个人成长的重要指导原则。
以下是对该句出处的详细梳理与分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句 |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较常见);亦有说法认为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
作者/背景 | 王衍为西晋时期名士,以清谈著称;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治国理政见长 |
含义 | 强调要有全局观念,才能处理好局部问题 |
历史地位 | 被后世广泛引用,用于强调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
现代应用 | 政治、经济、管理、教育等领域均广泛应用此理念 |
相关人物 | 诸葛亮、王衍、司马光、毛泽东等都曾引用或强调这一思想 |
三、补充说明
尽管“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常被归于诸葛亮,但实际上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在《晋书·王衍传》中,这表明该句可能并非出自诸葛亮之口,而是后人对其思想的提炼或借用。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较为常见,许多思想观点往往被赋予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以增强权威性和影响力。
此外,这句话的思想与“大局观”、“系统思维”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具备全局视野已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结语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要跳出局部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和规划。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拥有全局意识都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