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歌曲《十送红军》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十送红军》是一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红色经典歌曲,它以深情的旋律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情感与不舍之情。这首歌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也在今天依然被广泛传唱,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十送红军》的词曲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以下是对相关资料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十送红军》最初是根据江西兴国县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原名为《送郎调》,后经文艺工作者整理加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版本。歌词内容描绘了苏区人民在红军主力部队撤离时,依依惜别的情景,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关于词曲作者,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歌曲的歌词由张士燮和朱正本共同整理并进行了艺术加工,而曲调则源自江西兴国的民间小调。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具体的历史细节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该歌曲创作于1931年前后,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赣南、闽西等地开展土地革命,这首歌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对红军精神的赞颂,也是对革命群众支持的肯定。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歌曲名称 | 十送红军 |
原始名称 | 《送郎调》(江西兴国民间小调) |
创作时间 | 约19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
创作背景 | 反映苏区人民送别红军主力部队时的情感,体现军民鱼水情深 |
词作者 | 张士燮、朱正本(主要整理者) |
曲作者 | 江西兴国民间小调(无明确个人署名) |
音乐风格 | 民间小调风格,旋律婉转悠扬,富有地方特色 |
传播影响 | 成为红色经典歌曲,广泛传唱,多次在重大历史纪念活动中演唱 |
文化意义 | 象征革命时期的军民团结,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十送红军》的来源与历史价值。这首歌不仅是一段音乐记忆,更是中国革命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