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个著名典故,讲述了一个人为了国家大义、百姓福祉,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却未曾进去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公而忘私、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一、总结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治水英雄——大禹。他因长期在外治理洪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表现出极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一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幸福的传统美德。
二、人物介绍与相关背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史记·夏本纪》 |
故事主角 | 大禹(姒姓,名文命) |
背景 |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受命治水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在治水期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因忙于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妻儿 |
精神内涵 | 公而忘私、无私奉献、责任担当 |
后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奉献精神”的象征之一 |
三、历史评价与文化意义
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最终成功平息洪水,奠定了夏朝的基础。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古代贤君的典范。他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不仅展现了他作为治水英雄的坚韧与毅力,也体现了他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在今天,“三过家门而不入”仍然被用来赞美那些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人,尤其是在科研、教育、医疗等重要岗位上的人士。
四、结语
“三过家门而不入”讲的是大禹,但他所代表的精神却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为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