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手工艺(mdash及及mdash及马尾绣)】马尾绣是苗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独特技艺,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苗族聚居区,尤其是贵州、云南等地。它以“马尾”为材料,结合刺绣工艺,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马尾绣不仅承载着苗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情趣。
马尾绣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将马尾毛缠绕在丝线或棉线上,再通过针线缝制到布面上,形成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的图案。其图案多取材于自然、神话、生活场景等,寓意吉祥、祈福、避邪等,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由于其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马尾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对象。
马尾绣简要介绍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马尾绣 |
所属民族 | 苗族 |
分布地区 | 贵州、云南、湖南等苗族聚居区 |
工艺特点 | 以马尾毛为主要材料,结合刺绣技法,形成立体图案 |
制作过程 | 缠绕马尾毛 → 刺绣 → 缝制 → 完成成品 |
图案内容 | 自然景物、神话传说、生活场景、动物形象等 |
文化意义 | 体现苗族历史、信仰、审美与社会生活 |
保护级别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现状 | 工艺濒临失传,需加强保护与传承 |
马尾绣不仅是苗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手工艺面临挑战,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马尾绣的保护与创新中。通过教育、展览、文创产品等方式,马尾绣正逐渐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文化舞台。